From Carbon Dioxide to Glucose.
自产物囤积地,转载请注明出处。
堆放杂乱,请善用归档TAG

【翻译】猫——不折不扣的食肉动物

猫是食肉动物,但它们并非自愿如此,而是别无选择。在动物界中猫咪的近亲们,虽然同属于“食肉目”,但大多都是杂食性——比如狗、狐狸和熊;另一些,诸如大熊猫,则完全转变为植食性。整个猫科家族,大至雄狮、小至南非黑足猫,都有同样的营养需求。在数百万年前,猫科动物的祖先就因极具针对性的食物来源,完全丧失了依靠植物获取营养的能力:它们成为了纯食肉动物。这种能力一旦退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再次恢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家猫能像狗那样依靠人们的残渣剩饭过活,它们恐怕会比现在更加适应家养宠物的生活方式,然而它们遗传自祖先的特殊营养需求迫使它们保持自己独特的食性直至今日。

猫对日常食物中蛋白质的需求占比远超狗和人类,这是因为它们的主要能量物质并非糖类,而是蛋白质。其他动物在蛋白质短缺的情形下,可以把所有获取的蛋白质用于维持身体机能和修复组织,但是猫无法做到这点。猫还需求某些特定的蛋白质,尤其是那些富含一种名为牛磺酸的氨基酸的蛋白质,人体可以自行合成这种氨基酸,但猫则不行。

猫能够消化吸收并代谢脂类,这些脂类必有一部分来自于动物,这样猫才能利用它们合成前列腺素——这是成功繁殖不可或缺的一种激素(译注:前列腺素并非由前列腺分泌,其存在也不受性别影响,功能多样,在生殖方面主要可促进受精和分娩)。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利用植物脂肪(译注:花生四烯酸,广泛存在于花生油中)合成前列腺素,而猫则不具备这种能力。为了保证正常的繁殖,雌猫在冬天必须获得充足的动物脂肪,这样才能在晚冬交配,并在春天分娩。

猫对维生素的需求也远比人类严格。它们的食谱中必须含有维生素A(必要时,人类可以利用植物中的营养物质(译注:β-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胡萝卜和苹果中)自行合成),与我们不同,它们的皮肤也不会在阳光的刺激下自行合成维生素D(译注:由胆固醇在紫外线刺激下生成),另外,它们也大量需求两种B族维生素——烟酸(译注:维生素B3)和硫胺素(译注:维生素B1)。

如果猫能吃到足量的肉,这些营养成分都不会匮乏——不过生鱼肉中含有一种能够破坏硫胺素的酶,过量使用可能致使猫咪体内硫胺素不足。让猫以植物为食物来源并非完全不可行,但这意味着需要人为补充每一种猫咪必须的营养成分。另外,因为长期维持单一的肉食性,猫的味蕾也与我们的大相径庭。它们无法品尝糖分,对它们而言,一些特定的肉类远比我们尝上去要“甜”得多,而另外一些,它们则会觉得“苦”。

与人类对比,猫有两项明显的营养优势。首先,猫的肾脏极度高效,对于一个祖先生活在沙漠边缘的物种来说,这种特质是易于理解的,很多猫几乎不需要饮水,它们所需的全部水分都能通过所食的肉类获得。其次,猫不需要摄入维生素C。这两项优势使得它们非常适应船上的远航生活:它们不需要与水手们竞争珍贵的淡水资源,捕食的老鼠完全可以满足它们对饮用水的需求;它们也不会罹患坏血病——这种疾病在水手中广为传播,直到十八世纪中叶人们才发现食用柑橘类水果可以预防这种疾病(译注:坏血病由维生素C匮乏引起)。

 =======================================

J. Bradshaw, 2013, Cats are the true carnivores, Cat Sense, Penguin Books, London, p79

评论(2)
热度(55)

© RuBisCo | Powered by LOFTER